2013年1月30日

怒火

兩地矛盾日深,以平行貿易衍生的行為最為嚴重。

因幣值有折讓的關係,把送到本地的貨品運到偉大祖國倒賣,變成了有利可圖的事情。

加上兩地容許個別城市的居民一年內不限次數往來兩地,做就了商機,越來越多不介意當苦力的人花力氣押運供本地零售用的物資回去生財。

最初是些可喝可不喝的飲品,現在換成奶粉。自從偉大祖國某牌子的奶粉出現問題,同胞們團結一致,不敢輕信國貨,外地入口的也信不過,乾脆到外地買就是: 四海之內皆兄弟,國難當前,找個流亡海外的幫忙不太困難,還可以順道多要幾罐用來炒賣。

海外沒朋友的,南下就是了,藥房有生意做樂此不疲 - 知道你們是來發財的,每罐加價一百幾十當然沒有問題,反正你會把差價轉到下一手,音樂一日未停下,世上沒輸家呢。



受害的當然是用家,真正的用家。

奈何受影響人數有限: 雖說是必需品,奶粉充其量只是嬰兒的必需品,量你十萬嬰兒,還可以喝人奶的算走一堆,剩下的大不了幾萬個,他們又不是清一色的喝同一條方程的奶粉。大量抱「事不關己」心態的人不會理會。



別問政府做了甚麼去解困了,關心事態的人早就看穿所謂的行動成效低劣。忍不住怒火的,連日出擊騷擾敵人,效力也始終有限,除了破壞三幾人士的財路,貨物還是被運走。

有些網民無可奈何,想尋求他國的援助。發出請求的人尋求大眾簽名支持: 一個月內,有一百五十個簽名,全世界的網民就可以在網站內搜尋到這個議題; 有十萬簽名的話議題就會正式向總統提出。



請願的內文以「走私」一詞形容同胞的行徑。

......

目前為止,除了以旅遊形式來港從事商業活動的是違法外,他們真的沒有獨犯法律,即使大家如何痛恨他們。

算得上貿易的有兩大種定義: 一是貨物橫跨兩個經濟區域; 另一個是貨物的擁有權由一方轉換到另一方。按後者而言,同胞的行為連貿易也算不上。

至於前者,定義並不太適用於進出關卡的個體: 簡單說,袋子內的電話也可以當上一件貨品,但明明是自用的,沒可能要去填表報關。

倒運的人士會無限放大「自用」: 鄉村內的人都靠我把奶粉帶會去,帶不會就要餓死......

判別是否貿易行為,唯有靠關口的人員把關,把關和不把關的空間可大啊。



事情關鍵在於公義,須要的得不到,不用的卻把貨源都搶光。

市場失靈,不要理會自由市場之名了,快快控制市場,好幾個受殃及的地方手起刀落,早有「國際先例」可循。何況限制大米和麵粉的法例早就存在,急急加個名字落法例就是。

不想操控? 簡單了,不再「操控匯率」吧,又沒人有勇氣去做。

2013年1月27日

演習

未到上課日子,還是回去一躺。

先到本部借幾本書,再回去平日活動的一邊用午餐,及後走到某房間坐下欣賞同學看演出,再跟昔日的同事一聚。



大家同讀一個課程,今天要演出的是選擇做論文的一群。他們都要在學院的人員前介紹自己的題目和工作...... 短短十分鐘的報告並不計分,反而是解答疑問和修正錯漏的好機會。

碰上學院介紹課程資訊,「記者」和巨頭們都沒有到場,全場只得三位學院的人員,加上十名學生左右,場面頗冷清,要站上台的該不會緊張。

欣賞一下同學的心血,順道可以暸解一下怎樣的水準才算可以接受: 多過幾個月就到自己上台,屆時巨頭們都回來了,挑戰之大可想而知。

他們選的題目範圍很廣,而演出內容的水準也見巨大的分野: 實力強橫的連提問還沒有問完問題就舉一反三; 不像樣的連投影片的次序也沒有弄清楚,在大家面前把片段前翻後滾。







往後的聚會,難得重回舊東家的辦公室。

昔日的歡樂天地,現在變成了獨裁者的天下。不下一次聽到仍然在工作的人訴苦,說大老闆訂下了不少規條,要大家全情投入工作,甚至要分隔新舊兩系的員工,不准他們交流,誰敢犯戒誰就捱罵。


順道見識過走廊的新佈置: 把地毯貼到牆上,厲害吧。

2013年1月22日

準備

頹靡的時間過得很快,很快又要展開最後一個學期的課程。

正式講下個學期並非最後,因為夏季仍然有一科要完成,只是夏季的課程都是來去匆匆的東西,剛剛對課程的內容留下印象,課程就要完結,一兩個星期後就要應考和提交習作。



第四學期只有兩個課程,跟去年一樣呢。

編輯過時間表,詫異的發現,幾個月的學期裏,每科每個月都剛好要上三課。

似乎是同學對超出負荷的不滿得到回應,當然,也可以是遷就公眾假期的緣故,沒有心思去深究了。



另一特別的地方,是兩個課程出現重疊,即兩個課程在同一時間、同一地方上課,因為講者都是同一人,似乎講者沒有心情去多講一課,即使那人是有名的演講王。

可以省掉一些時間,學院的安排深得歡迎。可惜機會只得一次,再沒有別的講者會同時教授這兩科。



穿插於學期中間的,還有一篇數千字的短文,要在學期的中前段提交初稿。

慶幸早就選定了方向: 「導師」對個人的進度不聞不問,而且,本年度老頭兒要照顧最少四人的短文,不知他還有沒有時間看個人的作品。

要是老頭兒沒空去看清楚,滿以為文章可以接受,待文章給海外評審才不幸被人家用分數侮辱...... 功虧一簣事小,要多花心血重作事大。

2013年1月19日

展出


提早離開辦公室,趕過對岸去欣賞小學同學的展出。

對方一周前廣邀同窗去看他初試啼聲。既然有空,去看一看未嘗不可,須知道藝術家的內心是孤獨的,他們很希望有心人去暸解他們如何孤獨。

昨晚多口一問,看看有沒同伴可以相約一同前往。回覆令人嘆息,但承諾了的就要去,面子可是人家給的。

走出地鐵站,在窄街中穿插幾回,又爬十餘梯級,恰好準時到達藝廓,雖然額上已經流出汗水。



藝廊是晚迎來新一輪的展出,找來四位來自不同地方的藝術家展出作品。現場還有點精緻的餐飲接待來賓,紅白二酒少不了; 醃製過的合桃很可愛; 想不到連馬拉糕也能登大雅之堂,一小顆一小顆肅立盤中,叫不少賓客驚訝。



幾經辛苦爭取到跟同學交談的機會,聽其介紹牆上的作品,非想像中難明呢。難得的是能聽到作者親身講解創作的理念,這個...... 坦白說,單看其作品,真的想像不了作者的理念為何。

想問作者的還有很多: 用了多少時間去畫? 跟藝廊以怎樣的方式合作? 展出的空間要花費嗎? 可以買下貴作者的佳作嗎? 日後有機會衝出香港嗎? 

問題還沒有破口而出,旁邊的女士沒有理會閣下,禮貌的打斷了同學之間的對話,大讚作家的傑作...... 罷了。



首晚的展出加插特別的演出贈興: 兩位來自扶桑國,一個老人家和一位美女,各自表現聲樂。幾十中外來賓站到街上肅靜的聽,舞者要從中穿插的就大方讓開。看美女手執石頭打拍子,在人群中左穿右插,藝廊內外和附近的街道都給她踏過,連歸家的居民也好奇地駐足觀看。

掌聲過後到老人家發威,拿個圓桶子,桶子的末端接上長繩,由美女提著。老頭兒對圓桶呼氣,毫不費勁的造出一段又一段優美的音樂,大家在抑揚頓挫的旋律中流過愉快的黃昏。



等待表演期間漫無目的地在藝廊附近的街道流浪,除了一家又一家別的藝廊外,驚見斜路的盡頭是個小球場。曾經在球場耍樂過兩小時,當晚很冷,氣溫只得九度。

2013年1月16日

成就

半推半就,把恨透大導演的老人家騙進場去。

不知多少人見識過大導廿年前的傑作: 是晚竟然滿座。



把其送到座位上呆坐兩小時,除了滿足一己私慾,也想老人家不要老是在看那個國家的電視劇,語言聽得不親切為一; 人家的水準只是重演著本地舊日足跡又為一。

君不見億萬點擊之作: 本地製作再爛,尚把面孔以外的一切「致敬」出來。



那值得看嗎? 想有個完整故事交代的、沒耐性等待過場、不想用腦的、看俊男美女的、看英雄行走江湖的: 請勿進場,免得院內座位糟殃。

習武之人、好歷史的、性情中人、想看愛情片的; 醉心電影配樂、美術、對白、道具等等的,請不要錯過。

有心去完成拼圖的話、又或有志氣去暸解大導怎樣從不同角度去塑造主角的,不妨多回頭幾次。



先生戲份再多,主角依然只得一人。

先生認為自己只完成了三個階段中的兩個,甚至甘心把自己關進洞內,其父何嘗不是? 

以經歷過此等階段為條件,全片有兩人功德圓滿,一個當然是他,另一個呢...... 恐怕不會再看到其再次擔當此等角色,而且此君似乎沒有跟人家談情的能耐,大導拍不出片來的。



不過,如無意外,此君將會成為下一個經典。

只要大導還有命拍完下一部。

2013年1月13日

再失敗

Integrale只用了一半,趁母親大人北上飲宴,拿了一半來再行挑戰。

失敗了一回,再次在網上世界看人家示範...... 十家有九家都是用Arborio,米中之皇嘛。

難得有人會比較不同米種的煮法、口感等等,確認了手頭上的一包果然要多花耐性等待米粒軟化,還有個人認為最重要的: 雞湯不夠的話不用慌,加熱水也可以,總之要等待黎明。


「閱讀」過後,多兩分自信,又走進廚房。

今次要招待的只有自己,煮到多晚也沒關係,真的熬不住也可以邊吃沙律邊等待。






今次煮了超過一小時,真的等到了澱粉溶化,弄得平底鍋快要結焦。

期待已久的creamy居然出現在自己的廚房呢,是時候關火,加入後下的牛油和芝士,攪拌後即可食用。



結果,又失敗...... 開心得太早,只有少部份的飯粒軟化。

致命的是雞湯的份量沒有好好控制,明知要下不少牛油和芝士也沒有減省雞湯,有鹹自己知。

這張照片應驗了食物攝影的一大宗旨: 好看的作品都是未熟透的食物。


下次再戰。

2013年1月7日

暮年

前文有述,老闆幾乎每天都和我們一同用午餐。

看似喜歡社交,老人家實際上是個寡言的人。只有話題是跟官場有關的,他才有開口的機會,一開口就停不了。

以上,都是大家從去年年初的選舉中觀察得來: 大家看午間新聞看得熱烘烘,看富家子弟給對手攻城,當然少不了所謂辯論的場面。

選舉期間,幾位小老闆集體痴心錯付,反而所有大老闆都異口同聲,心儀已敗走的一個 - 雖然我們都沒份兒投票。



是日午飯,四人剛好填滿卡位,老人家嘆息起來。

他提及的是週末的一個會議,他跟大老闆和不下卅多名要員齊集對峙。此時此刻,老闆的地位相對卑微,一直在欣賞諸神論戰。

老闆不齒部門的領袖,怎麼在戰場中顯得如此軟弱。隨之而來的是過去的幾位強人: 「要是XXX在場」、「給YYY講的話」...... 還有現任的巨頭,若果是誰領銜出征,豈會讓某某胡說八道? 想必馬上插口修正同行的錯誤。



老闆擅長爭取資源,奈何一直也爭不到晉身巨頭的機會。

聽其講得滔滔不絕,若身為巨頭,那日會議該出現怎樣的場面,大家心中有數。



距離退休還有好一段時間,但晉升的機會不多,來著的一兩次還把握不了的話,即使贏出了老闆賽跑,還沒有好好掌握如何當巨頭就要告老歸隱。

他的仕途如何個人沒甚興趣,但他所說的,部門內有些大組的先天性的很難取得好表現,同為技術官僚的我們,對此深表認同。

2013年1月2日

獨佔東方

我們沒有遺忘過去年的承諾,於是,大家又再渡過一個沒有count down的日子。

子夜時份,團員們齊集市中心,待各位購過物資後就去乖乖排隊守候的士,嗯,今年不敢胡來了,呆了十五分鐘左右就起行。

車子在夜深人靜時經過「起點」,才知道起點的一段路居然完全沒有街燈 - 「起點」只在特定日子的日間有用,晚間經過的都是怪人。

多走一會就到岔路,我們選的是左方,一直沿著水庫走就可以去到起點。



是晚月光普照,加上天朗氣晴,單靠月光就可以望清楚路線,結果我們幾乎沒有用過電筒和電話的照明應用程式。

領隊的計劃是由亭子起步,連過該帶四個大沙灘後再沿小路走,直至能遠眺太平洋的海景為止。

前半段的路很易走,因為假日時候遠足徑會有大量人士出沒,負責的部門就要去把路修得像樣。後面的半段,自離開村落,轉到第三個海灣起,所有小路都是倚靠遊人幾十年來踏出來的...... 官府的貢獻僅限於豎立過幾塊告示牌和剷出一些空地來當露營地點。



這邊人跡罕至,不像給人踏平了的一個高山: 出入的路程對偶爾出行的人太過,即使離開也要走數小時山路,凡夫俗子不會喜歡前來。

如是者,不計一群在山腳紮營的人,我們是唯一一支步行入到觀賞日出的隊伍,就在這個離島以外最東的地方。

天文台說日出的時間是0709。正正在一小時前,我們已到達目的地:




十分鐘後,天色逐漸變化,彩雲初成。









帶來的碗麵經已沸透,先用口早餐,又急不及待拿起相機按。此時此刻,旁邊的小雲也要過來參與派對,一團一團的站在一起,不讓快要到來的尊美。而且,隨紅太腸逼近,畫面就出現一些染紅的彩霞,主角還沒有登場。




















七時,主角悄悄登場。


拍攝活動進了高峰: 一個個只想美景又不想多行的人就此錯過了機會。山上的幾位則找到了風勢稍弱的位置,繼續奮鬥。



































看罷主角,又看看配角,彩雲曲奏得動人,天上的色彩千萬變化,扣人心弦。









天都亮透了,日出照已拍過。回頭望望四周,方知山下有營帳十餘,跨山越嶺走進來的,原來不只是我們。驟眼看拍攝得來的相片,不知有多少人知道這裏都是香港境內的地方呢。

打道離去,又見當年曾登過的高峰,看看已經被嚇倒了。

現在已沒有當年登頂的條件,還是專心學業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