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風險因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風險因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1月16日

迴避

一年一度的盛事又舉行了。


四人幾年前參加過,只此一次而已。

大家很享受晚間的山路都變了市區一樣的感覺,也嚮往四人手牽手一同走畢全程的快感。

大家認定這個活動會改變參與者的人生,但改變一次就好了,往後還有更重要的任務要去完成 (例如泡個女友),又或醉心工作分身不了...... 未來還會參加,也許是大家都成了家,有兒有女的時候。


隊伍有個很有趣的隊名,一聽便會知道大家當年的隊伍號碼 - 是個會叫人失笑的好名,而且很諷刺的,我們登上全港最高的地方時適逢冷峰壓境,不幸如隊名所言,冷得快要失溫。

活動後的聚會,我們還是用這個名字聯繫。先是答謝在路上幾個位置施援的十卜添,後來山癮又起,又走到山嶺去看享受; 不往山上去的大可找個地方用飯相聚,又或到體育館運動一下,順道交流一下近況。


大家的仕途如在霧中划艇,艇子尤在,卻不知前路在哪。邊划邊探,有時無奈停下,大概是在現今世代工作的悲歌: 想安穩的工作一輩子也感難度,合約制度充斥官場和象牙塔,年年復年年的擔驚受怕。在私人公司工作的,苦苦拼幾年倒沒問題,要有好待遇的非轉職不可; 要更上一層樓的也要冒點風險,接受不了新環境的,又被狠狠的摔下去。



Slam Dunk (Vol. 28)
最近,某隊員發起聚會的請求呢。四人之中,三人欣然同意,準備好交換時間表來安排時間地點了,另外一人一直沒有發過言。

兩星期後過了,隊友再發訊息,沉默的一位還是如此。


如果他知道這裏的文字是在談論他的話,well,小弟在這兩星期間除了要確認閣下真的收到我們的通訊外,小弟還要查證閣下是否還生於世上呢。

胡亂猜測杳無音訊的原因實在太容易,要閣下站出來才是困難,而且我們都不知道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情。



沮喪的時刻人人都會經歷,或者閣下待業待得連出來一聚也負擔不起的 (最近講這句說話要非常小心),沒關係,打幾隻字留個交待就可以,大家都會支持閣下的。


把自己藏起來的日子,總要有終結的一天。

2012年6月12日

身體健康

早前提及過,半月前學得一些顛覆的東西。

先父生前是長期病患者,平日伙食過份豐富又缺乏活動,早在九十年代就罹患糖尿病。

直至那個課程前,自己對控制病情的認知仍然停留在害命的地帶。



教授說世上有對又有錯,但更多的東西是介於對與錯之間的種種。

用藥、用醫學知識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把亦對亦錯的東西放到其中一端上去。

另一方面,紀律是個教人又愛又恨的變倍器: 做對的話事半功倍,但世事往往好心做壞事,甚至救人變成殺人。

以前的說法是: 身患此症的人要好好控制好血糖到「七度以下」,患此症的親友自斷症後幾乎都與甜品隔絕,甚至半口白飯也不吃。

另加家人的嚴密監控: 如有任何違反紀律的行徑必充公食物並加以斥責。先父曾私下跟母親訴苦,說家中某人兇惡成性。



後來才知道,血糖濃渡稍為偏低都會提高患者死亡的機會。

考試的一篇論文也提及過,強度高的血糖控制跟一般的比較毫無好處可言。

就是說,滿以為對先父有益的,大概都是在害他的。


*******************************************************************************

另一件是某同學在年前的遭遇。

他是個很勤力的人,學習如是,耍樂如是,工作時更會用上兩倍的精力,連續工作廿小時也沒問題,總之每次都要泡製完美無暇的東西給顧客。

某年月日,他在大賭場工作時忽然昏倒,送院照張X光,駭見滿身都是雪花般的斑點......



他接受治療的後期才讓大家知道事情。

據他的講法,完成療程後再去檢驗過,身上已經發現不了癌細胞的蹤跡。

自此他努力改變他的生活習慣,定時作息,定時運動,最重要的還是不再為工作賣命。



個人的認知是,「治癒」並非正確,因為構成病症的因素只是斷絕了,但構成病症的身體結構仍然存在。

簡單講,他的免疫力比正常人差,是先天的。只要風險因素再次出現,病症很可能會歸來的。


只可說句,有機會就要多見幾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