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顛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顛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6月12日

身體健康

早前提及過,半月前學得一些顛覆的東西。

先父生前是長期病患者,平日伙食過份豐富又缺乏活動,早在九十年代就罹患糖尿病。

直至那個課程前,自己對控制病情的認知仍然停留在害命的地帶。



教授說世上有對又有錯,但更多的東西是介於對與錯之間的種種。

用藥、用醫學知識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把亦對亦錯的東西放到其中一端上去。

另一方面,紀律是個教人又愛又恨的變倍器: 做對的話事半功倍,但世事往往好心做壞事,甚至救人變成殺人。

以前的說法是: 身患此症的人要好好控制好血糖到「七度以下」,患此症的親友自斷症後幾乎都與甜品隔絕,甚至半口白飯也不吃。

另加家人的嚴密監控: 如有任何違反紀律的行徑必充公食物並加以斥責。先父曾私下跟母親訴苦,說家中某人兇惡成性。



後來才知道,血糖濃渡稍為偏低都會提高患者死亡的機會。

考試的一篇論文也提及過,強度高的血糖控制跟一般的比較毫無好處可言。

就是說,滿以為對先父有益的,大概都是在害他的。


*******************************************************************************

另一件是某同學在年前的遭遇。

他是個很勤力的人,學習如是,耍樂如是,工作時更會用上兩倍的精力,連續工作廿小時也沒問題,總之每次都要泡製完美無暇的東西給顧客。

某年月日,他在大賭場工作時忽然昏倒,送院照張X光,駭見滿身都是雪花般的斑點......



他接受治療的後期才讓大家知道事情。

據他的講法,完成療程後再去檢驗過,身上已經發現不了癌細胞的蹤跡。

自此他努力改變他的生活習慣,定時作息,定時運動,最重要的還是不再為工作賣命。



個人的認知是,「治癒」並非正確,因為構成病症的因素只是斷絕了,但構成病症的身體結構仍然存在。

簡單講,他的免疫力比正常人差,是先天的。只要風險因素再次出現,病症很可能會歸來的。


只可說句,有機會就要多見幾面。

2012年5月24日

善變女后

忠誠50的傢伙對工作沒甚熱誠,非常樂意的告假回校上課,連續四個工作天的密集課程。

人人都穿得整齊的坐地鐵上班,你卻身穿便裝跟他們擠在一起呢,想不到跨過本科的年代後還有得多來一回探戈。

報讀課程的人數是驚人的多,學生們被分組,一組七至十人不等,共分作十五條船啊,誰都以為第一學期的情景早已成為歷史。

講課的是外來的學者,又有「記者」在旁相伴,還有幾位學系的員工一起來控制場面...... 唉,見到那女士就知道大家要倒霉 - 課程的介紹說過本科只有兩個評分的準則: 一是「中期」測驗,另一個是考試 (嗯,今天才開始課程,回家已經收到大學的郵件正式告知考試的時間地點)。


「記者」向大家介紹講者,再跟大家表明她的新構思: 麻煩各組輪流按課堂的內容撰寫幾條多項選擇題,小休/午飯/下課前提交,供全班的同學一起在晚上九時正在網上作答,題目的成績佔總分的一成。

見怪不怪了,繼British standard後又一傑作,不知今次她會如何回應學生的質疑?

突如其來的試驗殺不少人措手不及。小弟的副業給拖垮; 有些同學的飯局給破壞; 但當夜更的同學都是無辜的: 因工受影響的人隨即非議,得到的回應冷漠得要把人刺斃: 「你跟xxx提出吧」。課程的講者對此沒有意見。


對大家而言,今日課程的內容都是顛覆的話兒,滿以為對的今天都變成錯的...... 卻比不上那人搶鏡: 行徑隨意之極,跟講者教導的理論成天淵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