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2日

身體健康

早前提及過,半月前學得一些顛覆的東西。

先父生前是長期病患者,平日伙食過份豐富又缺乏活動,早在九十年代就罹患糖尿病。

直至那個課程前,自己對控制病情的認知仍然停留在害命的地帶。



教授說世上有對又有錯,但更多的東西是介於對與錯之間的種種。

用藥、用醫學知識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把亦對亦錯的東西放到其中一端上去。

另一方面,紀律是個教人又愛又恨的變倍器: 做對的話事半功倍,但世事往往好心做壞事,甚至救人變成殺人。

以前的說法是: 身患此症的人要好好控制好血糖到「七度以下」,患此症的親友自斷症後幾乎都與甜品隔絕,甚至半口白飯也不吃。

另加家人的嚴密監控: 如有任何違反紀律的行徑必充公食物並加以斥責。先父曾私下跟母親訴苦,說家中某人兇惡成性。



後來才知道,血糖濃渡稍為偏低都會提高患者死亡的機會。

考試的一篇論文也提及過,強度高的血糖控制跟一般的比較毫無好處可言。

就是說,滿以為對先父有益的,大概都是在害他的。


*******************************************************************************

另一件是某同學在年前的遭遇。

他是個很勤力的人,學習如是,耍樂如是,工作時更會用上兩倍的精力,連續工作廿小時也沒問題,總之每次都要泡製完美無暇的東西給顧客。

某年月日,他在大賭場工作時忽然昏倒,送院照張X光,駭見滿身都是雪花般的斑點......



他接受治療的後期才讓大家知道事情。

據他的講法,完成療程後再去檢驗過,身上已經發現不了癌細胞的蹤跡。

自此他努力改變他的生活習慣,定時作息,定時運動,最重要的還是不再為工作賣命。



個人的認知是,「治癒」並非正確,因為構成病症的因素只是斷絕了,但構成病症的身體結構仍然存在。

簡單講,他的免疫力比正常人差,是先天的。只要風險因素再次出現,病症很可能會歸來的。


只可說句,有機會就要多見幾面。

4 則留言:

  1. 物極必反, 什麼事也不可以太極端, 要取平衡點.
    人的一生不會太長, 真的要好好珍惜, 這包括人及事物, 好好享受人生 (不是指全是物質享受).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