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

Punakha - Phobjikha


六時正起床,半小時後進入餐廳,職員正在準備早餐。

很不客氣的先來一杯免費奶茶。眼見職員仍然在預備,不敢無禮騷擾,還是享受一下難得的wifi...... 職員見客人按兵不動,主動端上一碗用牛奶沖製的粟米片,後來更送上多士 (另加牛油、蜜糖和果占各一杯),還沒有算上炒蛋,幾乎全部都是可以自行在出面取得的,糊塗地當了個無禮的住客。














熱情如火的老闆又出現了 - 今次為客人遞上的是一片牛油果,如一片蜜瓜般大小的一片牛油果,是酒店內的牛油果樹產出的。豐富得快走不動,離開前又給老闆捕獲,帶進其住處欣賞他的相簿,除了他那位當仁波切的弟弟的照片外,還有些八十年代的照片,一眼就認出海洋公園和尖東海傍。

是日首項活動是「行山」,到一座很特別的寺院,導遊說要走四十五分鐘左右的路。遙望一下目的地,只不過是個小丘,不用帶樽裝水呢,嚇得兩人大為緊張,最後還是給遊人說服,安心上路。
















先跨過佈滿經幡的鐵橋,沿溪澗緩緩向上走進田園,漫山梯田的美景先聲奪人。轉動過經輪,多走十分鐘路就到達寺院,可等了一會才有僧佀開門啊。這所寺院的過人之處是國王夫婦和宗教領袖每年都會到來參拜一至兩次,另外寺院頂部的地方可以飽覽整個山谷的山川百態 (還有遠處的冰山),聽不懂佛祖僧佀妖魔鬼怪的故事也可以滿足地離開。

接著是這個地區的宗,是全國第二座建成的宗,也是全國最大的一個。位於戰略要地,所有行政、宗教、司法和社區的活動都在內進行,國人要內進,除了男的gho和女的kira,還要另外在膊上搭上一條有顏色的長巾以識別身份。宗内甚至有印度的警察在各要點駐守,因為宗教領袖就是住在裏頭。















走進宗內的寺院前,導遊先介紹一所秘密廟宇,全國只得三人可以進內完成國王的加冕 (國王、宗教領袖和廟宇的主持)。寺院則可以讓遊人進去,同樣,院內也有預留給國王的座席。導遊開始細心講述院內的一切: 內裏的各種大佛像璧畫和附帶的故事、還有苯教和佛教間的關係...... 全程英文講述,仿佛在聽英文版的西遊記。

午餐在禾田上方的餐廳享用。今次心甘情願的付款買飲品,但惹得客人注意的是場內的一座木製雕塑。導遊昨晚已經小心向客人介紹過,自己也早知這辟邪之物,只是有點意外為何沒有在首都內見到。

飯後又再回到田野,到另一個小丘上的寺院去 - 今次是所供奉生育神靈的寺院,少不了神靈和妖精的故事,還有僧佀為各位的祝福: 給來賓倒少許用蕃紅花浸過的聖水到手上,來賓要先喝下一小部份,然後把剩下的抹到頭上以示祝福。

去程時進過路旁的一所紀念品參觀,心中已有點頭緖該買些甚麼手信回家。回程時導遊說有公務在身,要進另一家紀念品店一會,同時邀請旅客進內...... 離開時眼見她手執兩件紀念品: 一件是供公司用的樣板,另一件是自用,真壞啊。





經Wangdue離開Punakha,眼見Wangdue的宗的慘況: 三百多年前建成,去年不幸被大火焚毀。


三個多小時的車程共爬升了一千七百多米,幾乎全是山路,一邊是懸崖,另一邊是大石、崖的底部和塌過山泥不久的泥石路。

好不容易到達Gangtey,一個比較荒涼的村落。未有機會感受到此區的風光前先感受到這兒的冰冷,幸好旅舍 (印象中這家是沒有星的) 房間內有電暖機供應,但沒有wifi,未能跟其他人報告行縱。

司機哥哥在到達前的彎位介紹過一家提供石頭浴、按摩和水療的商店。用晚飯的時候司機哥哥帶了店舖的職員和一份menu來,收費一點也不便宜,但對按摩倒有點興趣,訂下了三十分鐘的服務,收費約為港幣二百大元。


































































2013年11月13日

Paro - Thimphu - Punakha


結果在離境大堂的長座椅睡了個多小時,不時給路過的人弄醒。

五時半,離起飛還有三個小時,希望登機的手續早早完成,進入lounge可以休息一下。

繼續在大堂遊蕩,連幾乎沒人前往的六樓都參觀過。始終要等到接近七時,即飛機離地前兩個小時,才能辦理手續。從工作人員手中得到寶物兩件: 特快辦理離境手續的通行證和法蘭西航空的貴賓候機室入場證,登機前大可用些早點和來個沐浴。













沒有忘記登機,八時多到達一個叫D8A的閘口,未見要搭乘的飛機。直至快到九時,工作人員安排眾人入閘,把大家請到接駁巴士上去,登機後五分鐘就升空,快快衝過厚雲,讓空姐為貴賓安排早餐。花費巨額得來的食物果真叫人垂涎三尺,只是座椅的背部沒有任何娛樂,跟上一程的落差太大了。












乘客不多,航空公司為節省成本只由須中途停留的一班完成任務,飛機降落在一個叫Bagdogra的地方,連中文譯名也沒有啊。




這個中途站卻充滿驚喜: 先有地面向機組人員報告到來的航班多了位乘客,大家不敢妄動,弄得機長大動肝火責怪空姐空少們; 再次準備升空又出現緊張場面: 剛輸出動力的引擎令飛機加速,才剛開始滑行幾秒突然停下來,眾人一臉迷惑; 後來順利起飛,才爬升了一會忽然收窄攻角,然後看見一隻鶴在引擎不遠處飛過,原來是大家走運呢。再次飛行十分鐘後就到次降落,只是飛機降落時在山谷中接連拐彎,每次都予人飛機快要掉進山上的感覺。
























安全著陸,搶先踏出機頭的出口,吸一口刺骨的空氣,這就是七年來一直想到來的國度 - 不丹。


完成全人手操作的入境手續,護照上獲得印章乙個,來著的一星期可要好好渡過。



導遊和司機早早在大樓外守候。匯合過陌生的到訪者,讓其返回大樓找換金錢後一同登上汽車,隨之而來是四小時的車程,前往昔日的首都Punakha,終於可以休息了。

首天的行程沒有去過甚麼地方,但導遊不時介紹山上數之不盡的有趣地方,似乎是個值得信賴的人。


在首都的午餐很合口味,似乎是刻意為旅客安排的。多口淺嚐一口當地的名菜Ema Datshi,進了一口就令橫隔膜抽搐。導遊大驚,急問是否須要清水...... 換來的是離場時五十大元的帳單。招呼遊客的餐廳每每會有免費的茶或咖啡接待,其他飲品可要付費啊。




入黑前抵達Punakha地區的「酒店」,牌面只得三星,但設計頗見心思,而且位於小斜坡上,沒有車輛經過的嘈吵聲音,只有一些狗隻的叫聲。

酒店的老闆大叔很熱情,訴說他早在八十年代已經到過香港數次,還很熱情地亮起香港製造的裝置招呼稀客,人工的流水聲嚇得在場的外國遊人側目啊。
























老闆還自豪地說他的一位弟弟是仁波切,在九龍有個地方教授佛學,為數不少的香港人一定認識他。好奇之下問得名字,用酒店提供的wifi上網搜得一張圖片,想嚇老闆一跳...... 誰知老闆並不認識照片中人,但許下諾言,明天早上一定給客人一看其胞弟的照片。







出售飲品是酒店和餐廳的一大生財工具: 老闆很熱情的問香港人要不要喝威士忌,哼哼,同樣的騙局怎會連續上當,何況明天要過份的早起,0630就要進餐廳,0700離開,追趕今天落後的進度。




2013年11月12日

Suvarnabhumi


七年沒有搭乘飛機,除了從來沒有到過的Suvarnabhumi Airport,香港的一個也是個陌生的地方。上次降落歸家的時候二號客運大樓還未建成,今天終於接觸到,大概是用來分擔主大樓櫃位不足的問題,手續完成後不也是去同一個停機坪登機。


本港的機場有不少值得一讚的設施,若不是在Suvarnabhumi撞板可是感受不到的。降落後走過幾百米路辦入境手續,中途有個櫃枱以免費wifi招來,感人的十五分鐘啊。你覺得十五分鐘不外如是,何不等離開關口後才啟用? 結果整個晚上都沒有網絡使用。


至於供電的插座,由出關後的半個小時都在找,大都是偶爾出現在座位旁的柱子上,十個有九個被旅人佔據是常識吧。找到了一個,満以為得手,才知道插座是壞掉的,繼續流浪吧。

一直在機場大樓的一方搜索,有幸見識此機場的過人之處 - 廿四小時都維持頻密的航班升降,任何時間都有大量遊客進出,內裏的商店徹夜亮著燈光營業,是個不夜天來。隨之而來的是早早到達機場候/ 轉機的人們,四處都有他們的影子,甚至在B1層的輸送帶下也有不少睡蓆,有些還是身穿制服的人員。

當初的航班是在早上六時起飛,直至上星期才知道航班被取消,換上一班八時五十五分,而且要額外停留的一班。在機場渡過晚上的決定依然沒有改變,除了留宿數小時的費用不值得花費外,只知道這樣的機會買少見少,不要跟我說你打算讓你的親人/ 摰愛跟你一起在機場呆坐一個晚上。

人生至此,搭乘飛機的次數仍然不到十次。今晚搭乘的機種剛巧是第一次乘飛機,進出偉大祖國首都的一款。正如航空公司標榜,旅程順滑如絲綢,若機長不是坐在上層的話,親身上前答謝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2013年11月9日

練習


早陣子在地鐵重遇一位幾年沒有見過的舊同學,促成今天的旅程。

乘小巴至鄉村,四處搜索過一會才發現上山的石級,一步一步的往上走。




這個山嶺似乎剛被大火洗劫過,禿禿的山頭被插上一棵棵青草,還補上木級方便山人上落。這種木塊比無情的水泥天然得多,有關部門終於辦事辦得像樣。

沿梯級向上百餘米,到達了一個工地,梯級不再見到,接著的都是天然的泥石路。


驚見這個位置的壯闊景觀,肯定是欣賞日落的好地方 - 稍為高一點的地方對影人言是災難,並不多人願意當苦力上山。




















繼續上行,呼吸逐漸順暢,看到些不堪入目的東西。














有關部門在燒得乾脊的山坡上種植物,完全沒有考慮過植物需要水份,結果紅葉都乾得快被燒焦...... 難道要待雨季來臨嗎?

希望下年會有多個賞紅葉的勝地。





這段山路可以遙望邊境,包括偉大祖國。今天吸引遊人的是邊境的濕地,還有富貴人家的住處。





















跨過副峰,正面看到今天的主菜,一座接近六百米的小山。山路明顯,但路徑主要是給電單車用的,行人喜歡把腳踏到那兒也可以,走到近山頂的位置會覺得路很陡峭,但並不難行,不用怎樣費力就可以克服。

















走了兩小時,到達最高點。


登頂中途跟同伴小休並用了頓「午飯」,食物可憐的輕巧,袋中的朱古力棒還沒有吃掉。誰知登山的路並沒有想像中艱辛,由小休至下山都沒有再進食。














山頂風景怡人,兩個鄉區的小屋盡在眼下。小鎮在群山中安靜過著,只是風力稍大,幾乎把同伴吹走,大家不敢多留,快快下行。




下山路碎石多,用上的時間比上山更多。曾經跟同伴提出走相反的路線,對方擔心去程的交通不便,只好步步為營的試探,甚至坐下扭動身子向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