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0日

風暴前


久久沒有遠足,現在沒有課要上了,是時候清減一下。

同行的同學們中有人駕車前往集合處。她很想選這條路線,因為壯闊的景觀離其家門不遠,完成活動後又可以駕車逃離,不用跟平民們一起排隊候車。

在這區遠足是件奢侈的事情 - 車費為一,由集合處到起點大多要多乘一趟交通工具,三五成群的不如豪爽一點乘的士,車費足夠吃碟椒鹽鮮魷咯; 另一是時間,大部份遊人都居住在別的區份,好歹也要三十分鐘的車程才能到達市中心,還沒有計算塞車的時間,可知道每逢假日此區盡是慕名而來的人們。

人們擠進來當然有其原因 下車後前行幾步,收入眼簾的已經值回票價。幽美而寧靜的環境可求也可遇,都是前人留下的好東西:


四人急降數十米至第一個海灘,好奇之下走到灘上,先給灘邊的一大堆牽牛花牽動心靈:


然後才是海灘上應該存在的,各式各樣的水上活動,還有浪花一個個。














驚見昔日乾涸的捷徑變成了清徹見底的小溪,愉快地拐個大彎才爬升往第二個海灘,行人獲得另一個風光無限。





 
幾乎往那裏遠足都會遇上的馬櫻丹,趁同學們休息的時候練習一下拍攝微距照片。
遠處的三尖之首,少年時攀登過。同學們似乎不認識這個小山峰,無論如何,大家都沒有能耐上去,攀一半也不能。



下降至第二個海灘前,海上的遊艇和那兩個似乎相連的小丘都是些遙不可及的事物,只能遠觀賞之:

眼下的一個,連同躲在後方的兩個海灘,還有高高在上的三尖之首,宏偉之至,該不會有人會妄想拿這兒來興建房屋。


前行一點,單是沿著山邊的小道步行便叫人舒暢,請勿胡亂給它添上欄杆。






















往後還有幾公里路要走,同學們遠足經驗不多而體力有限,必須在灘上的茶座進食補給。要安然坐下,還得踏過獨木橋。

陣中的一位姑娘抵受不住暴曬,大隊在往後的路途逐漸放慢腳步,停頓和休息的時間越見頻密。為防萬一,連續兩個登船位置的船期都查詢過,方便撤退。

緩緩前進,花了好一段時間才到達另一個內彎。久經沖刷,沙石長年累月的聚合成陸地,少了耍樂的人群,落得恬靜。





大伙兒跨過山坳後沒有異樣,稍為休息後繼續完成剩下的路段 - 上升至另一個山坳,也就是旅程的終點。

接近終點的景緻跟起點的一幕很相似,最大的分別莫過於這邊多了一個小碼頭和水上活動中心,還有從終點逆行起步,步履輕盈的遊人。步到碼頭乘船返回市中心是回程的其中一個方法,只不過比走遠足徑多一公里 - 但區區一公里在同行眼中恐怕是太過漫長,還是向終點的那部汽水機邁步為妙。


2013年9月15日

Kayak

慶祝失學的活動一浪接一浪: 昨天五人同行,去玩款叫做Kayak的東西 - 跟獨木舟類近,艇身較闊,不容易翻船,當然速度較慢。

早早去到艇家的地方。同伴沒有預訂,單人艇供應緊張,艇家只願出租一隻單人艇,其他的要乘雙人艇。



前後兩人都是新手,初期經常偏離航道,落槳又沒有默契,同伴都到達了,只有兩人的艇還遠遠落後,甚至誤闖礁石,擱淺於近岸。

後來坐在前排,深深感受到前方的位置更不是好差事,只因雙腳的位置太狹隘,坐了一會腰部變得酸軟了,隨之而來上身開始乏力,不時要停槳休息。



到上島大休,吃個公仔麵,補充足夠後在島上略為散步後又坐上艇隻 - 請纓坐上單人艇,誰知連控制方向也時時出錯,在海上白拐了幾個圈子,同伴們到達中途站後遠遠眺望,呆等自負的笨蛋上岸。

坐回較休閒的後座,跟首發的戰友再次合作,愉快的返回起點,活著的完成旅程。

2013年9月9日

尾聲

長文的批改完成,只有幾位同學被召去出席口試 - 本院規定,長文有機會獲得優異或不及格的人都要參加口試,其他的雜魚安心的在家睡覺好了。


多過幾天,取回海外考官批改過的作業後,各人要修改一下作業,然後正式釘裝,文獻就會成為大學文庫的一部份,當然,大多不會有被翻開的機會。



勞碌了兩年,現在落得清閒,反而不知如何打發時間,尤其是工作的時間: 之前慶幸工作量少得可以公器私用,現在每天都在苦惱著該做甚麼好呢。

往日提及過的目標仍然有效,只是,恐怕要延遲一會,該可以在年底前完成的。大概是行畢業禮前的日子: 不是大學的一個,自問不捨得浪費半天假去站立一刻,更不想見到跟本城的反領袖同場。

2013年9月2日

堅持

廿年前的騎師,近年拼死操練,操得一身肌肉,快將五十還要去打MMA。

感動蒼生的何止他一個: 他的徒弟如是,跟拳王一起生活的小妹妹亦然。




全片以Sound of Silence貫穿,五十五年前的主題曲為私奔的情人作結: 興奮地衝破枷鎖,離開是非之地。定過神後,跟整輛巴士的乘客對望,兩人頹然沉默下來,不知下一步該怎樣好,就如周慕雲千寫萬寫也寫不出2047的樣子。


好幾位角色都有為自己的人生做過抉擇,有的為此感到恐懼,但走進籠內還是勇敢的求存,因為他們都要為自己的人生寫下最燦爛的,往後幾十年都值得回味的一頁。他們也明白失敗的後果,隨時會遭遇不可挽回的厄運,還是一次又一之的戰鬥下去,儘管電影對此著墨不多。


小妹妹充滿活力,適應能力更見驚人。受壓逼得無何奈何的她,終歸會奮勇反撲。

2013年8月20日

七月十四

(網上截圖)
一年級的同學們組織暴食日,邀請小弟前往。

下班後匆匆乘巴士去,一心為了圖中的東西 - 趁鬼門關大開時前往吃泥,別有風味。


其實此「盆栽」為一甜品,售價略貴,貴在創意,把食物包裝成日常生活會遇到卻不能吃進肚子的東西。食物的質素如何,已經不重要。



奈何同學們都按奈不住,下午已經前往光顧 (...)。


只好待不用上班的日子慕名。

2013年8月16日

截止

下午六時卅分是提交長文的限期,據說現場有十多人待著提交。

至此,兩年來的所有習作都完成了,待批改後就修成正果。


有幾位相熟的同學,直至今天早上仍然在拼命。

他們拼命的同時,甚麼程式仍然不斷回覆大量焦慮和不安的表情符號。


大家都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戰鬥 - 理論上,由入學的首天便可以開始,前後共有兩年的時間去完成。

尤其是半工讀的,表面上比他人繁忙,實際上有更多機會去奮鬥。



是分配時間的技巧有別。

某群同學人人自立,有人年初就蠢蠢欲動,有人大半月前才開始,都有本事早早了結,在截止日前兩星期就鳴金收兵。

另一群,也許工作使然,也許能力有別,又或者是導師的問題,本已預算好幾個月的時間去完成工作,倒頭來還是要拼得死去活來才趕及提交。


有同學來不及提交嗎? 有,據說有超過十人 - 是學院內的員工口不擇言,其他學生前來交卷時也沒有避嬚,消息就傳出去咯。

2013年8月5日

尾聲

半個月來把心情都放到最後的長文上,時間很充裕,就是心緒不靈,不太重要的東西都不想理會,包括工作。

最後,寄出初稿後的三星期,終於收到了導師的批改︰老頭很用心改正用字和文法,評語只有區區幾個,從容的用了幾天修改就再傳給老人家去。

又等了個多星期,對方又多來幾個評語,還表明是最後一次作評,叫學生準備提交的事宜。

再次把修改好的東西傳給老頭,對方似乎沒有打開過。



沒有耐性呆下去了,趁週六早上好時辰,把東西都帶回學院去,走到老頭的辦公室,給他遞上要其簽署的文件......

老頭畫押作實,多眼一看裝著文件的膠文件夾,讚美部門的文具設計精美。

接著是試探一下這位兩年來從未見過面的學生,查問一下學生在部門負責甚麼工作,還有老闆是誰。把那三個大字告之,老頭大嘆,沒有提過跟老闆的淵源,卻能道出老闆多年來一直在那個範疇工作。

至於學生的作業,老頭坦言沒有細看,只輕輕說句題目相當有趣,沒多久就讓學生逃走。


把功課交給學院職員的一刻是何等的輕描淡寫,一個不知姓甚名誰的傢伙走出來處理,提醒學生在文件上簽名過後就冷冷退回坐位,學生輕輕離去,就此了結兩年來的所有作業。



難得來到那裏,不忘去拜祭先父,順道約會住在附近的美人用頓午飯。

苦惱該用甚麼美食,誰知美人提起一個名字 - 曾幾何時,說過離開大學前一定要去多用一頓定食,食物份量之豐富可叫人難忘。


學位還沒有完成,要是長文獲得驚人的成績,學生會被邀出席口試,以決定最終結果。

2013年7月14日

天台

大半月前的婚禮,席上各位相約今天燒烤。

生火的地點是一位小學同學的家中 - 一家三口每月數千租住唐樓的頂層連天台單位,天台有幾條租租的白界分隔開各戶的佔地,但沒人上來時並沒有甚麼拘束,別弄污人家的地方就可以。

主人家收入不多,在自己的地方耍樂比起進燒烤場的消費少得多,而且同學們都在附近居住 (只有自己住在遠處),順理成章上去打擾打擾。



仍然有聯絡的兩群小學同學中,幾乎對這一群的諸位沒有半點印象。重遇的一刻,不時自問自己是否曾幾何時跟他們一同上學。

慶幸他們對別班的人士沒有芥蒂,大多互相交換下近況,順道打聽一下其他同學的前塵往事。



天台環境開揚,深藏不高不低的大廈群中央,碰巧有涼風陣陣,坐在火爐旁也沒有半點熾熱的感覺。

2013年7月10日

服務

五人到一家開業不久的知名菜館用晚飯,點五道菜。

餐館的名堂早知響遍港九新界,但老闆早已歸隱,云云下屬沒有人負擔得起整盤生意,唯有走向共和,每家分店自成一國,用同一個招牌,賣一樣的菜式,營運方面各管各的。

我們點的都是菜館的招牌菜,兄長的朋友早知此店的海鮮叫價過份,沒有點過貴價的,還提過幾處地方供大家日後揮軍攻打。


等到美食到來,桌上先見到的是五款菜中味道第二濃的。

接著是最濃味的,鐵鍋上的生菜沒有啫啫叫響,蔬菜之稀少倒叫大家驚訝: 只得一棵唐生菜左右的份量。

味道最淡的成為尾二上桌的一道,水準似乎很不俗,但大家沒有辦法憑自己的味蕾去作結論,只知道脆漿薄薄一層覆蓋著厚而扎實的班腩肉。

包括贈送的甜品在內,每道菜名副其實的充滿水準,奈何因編排上的一些錯誤而栽了。



結帳的一刻侍應還會為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找回現金廿元,一張十元紙幣和硬幣兩枚。食客先檢紙幣再拿起一枚,對方見狀猛然合上帳本,五人都聽到一下清徹而帶有怒氣的閉合聲。

享用過此店的名菜了,天大地大,好應該光顧別的。

2013年6月30日

冷落

今個月幾乎沒有到過本頁。



兩年的課程快要完結,論文的進度理想,每天寫幾百,東拼西湊的把一堆文獻堆上去,終於完成初稿。

不知導師會花多少時間去細看: 課題是他的本行,不然他怎樣也不會給半句評語。



由選題直至現在,從來都沒有跟這個老頭對座討論過。

兩人的交流只限於電郵,而且是草草幾句了事的說話,電話也沒有講過半句。

只知道本年度老人家要處理五個學生的作品,其他同學的進度各異: 要完成一萬五千字長文的一位兩星期前已提交作業,但老頭似乎不甚滿意; 另一位要完成五千字的,至今仍在苦幹中。


也許自己是較早交稿的一位,不論如何,修改是無可避免呢,但願老頭不要拋出些驚人的問題來,更不要輕輕說句「你的作業要好好修改」之類的說話 - 前年有位人兄,直至死線前幾天才提交初稿,給老頭輕輕贈句,學生不知如何是好,還是把原文送呈,結果慘遭外地的考官給予不合格。

2013年6月16日

年資

分部的同事沒有門路直通天庭,老闆又不會漏半點風聲,兩位合約員工至今仍然未知道來年能否留下。

某天午飯,坐在對面的一位提起這件事情。

「你想知道嘛? 我可以八卦一下。」



跟總陀的一些小老闆有點交情,發個短訊問問,很快就有回音。

要不是其他人想知道答案,這樣的查詢並不會出動 - 能否留下遲早都會知道,正如巨人終歸會搗破高牆,離職只是時間問題,和究竟是誰辭退誰的分別。



十數分鐘後,短訊收到了,回覆者稱自己是本回合的祭品,另一位同在總陀工作好幾年的同伴也要犧牲。

......

兩位同伴,一人去年成家,另一人也快要登科。此時此刻,家庭快失去了經濟支柱,倖好兩人各有接近半年時間另謀高就。



巨頭每年都有機會決定這群合約員工的生死,加上一朝天子一朝臣,每凡部門首長有所更替,對待合約員工的方式會隨之變更。

小老闆的觀察: 現在的風氣並不歡迎年資長的同事 - 以上年為例,小老闆中資歷最高的一位被辭退。上面的兩位是現存人士中較高年資的。至於有沒有更高年資的師兄師姐被掃出部門,不得而知。

2013年6月10日

關心

部門內發生的大事,一般會以通告傳閱 - 昔日要以人手傳遞,有了電腦就方便得多,行政方面的同事只要發個mass e-mail就行。

有關人事的事情,事件發生後幾日內就會出現有關的通知,換言之,那位離開了的公僕的事情終歸讓全部門的人知道了。

那人靜靜的離去,不接受餞行,最後一個工作天也沒有按傳統請各位用下午茶 (不識人情世故的傢伙......),兩日前反而四出找人給他找換數年來找續剩下的硬幣......



星期一的上午,有位最近才被調走的老闆來電 - 此君在部門中堪稱跟小老闆們最投契,又是那人的前任,驚聞消息後來電問句無可口非,畢竟接電話的一個是跟那人最接近的一位。

星期二早上,太太團的代表來電 - 是接線生的中學同學,婦團明顯考慮過勇士跟接線生的關係,而勇士也毫不諱言,她的來電是為八卦呢。



星期五的早上,收到了另一份通告: 大老闆的秘書因病辭世。通告沒有呼籲大家慰問捐款,只有一些文字安排有關帛金的事宜......

沒有人關心秘書得的是甚麼病、何時發病、何時辭世。

2013年6月2日

藍天

難得週末有藍天,有些地方不得不去。

家母太喜歡躲在家中。為了讓她出外活動一下,就請求大人先到海傍吃頓精美午飯,再漫步走廓,好好享受海岸線。

說穿了,只不過是某人想一睹這裏的風景 - 住不起龍城邦的別墅,只好在人家的蘆前步過。



短短幾公里路,能夠飽覽三條大橋之中的兩條,又有藍天相伴,風景為之一絕。在海邊行走,不時有海風陣陣,除了陽光較猛烈外沒有甚麼好害怕的,帶把雨傘就是了。

現實是,沿路仍然有跑手大量。

路上有幾個泳灘,喜歡的可以隨時下水,又或躺下身子,午睡片刻,過個懶洋洋的下午。











這幾個灣的訪客不多,仍然有人不想被打擾,不知怎樣的爬上小屋頂上去,赤子之身迎天地。





















多拐一個海灣,差點忘了藍天海灘的另一好友: 龍友和模特兒。

某橋的下方是家酒店,龍友們可以在此佈陣: 租個房間,笨重的東西放進去,日間、夜間隨時從陣地取出使用,碧海蕩樣、星光燦爛迷幻海灘皆可。














一小時左右就回到市區,這樣的距離和運動量實為老少咸宜。


2013年5月25日

原因

每星期的那天,比平日較早離開,恐怕其他人仍然有埋首工作。

由於教授有事在身,今個星期的大課延遲半小時,如是者出門的時間順延了。



登上巴士,挑門邊的座位坐,至快要關門的時候,有個相熟的身影登車。

是最近向部門請辭的公僕。

兩人平日也辦公室內不甚交談,除了間中一起用午餐,相談的時間不多。



卅餘分鐘的車程,終於從其口中打探到些頭緒。

他認為有些事情解決不了。

那麼跟老闆商討,大家口徑一致,不怕他人亂我軍心。

「老闆不願理會。」



方知道老闆仍然想往上爬,而現在就是時機: 半年後巨頭要退隱,屆時會有一個位置供各位競逐。

當騎師在沙場上拚命,怎能讓自己出錯? 破壞人家的事情恐怕做不了,把自己的份內事做好倒容易,甚至會有老闆包攬一些誰都可以處理的工作,爭取曝光。

至於有機會「扣分」的作業,又不能與之分割的,唯有減少參與,甚至避免留下自己的意思到文件中,盡量輕化出岔時的傷害。

就如諗本科時認識的一位導師,本身也是個高級公僕。那人不諱言的向大家說,廿多年前,但凡有些不想處理的工作,就把全部都放到一個特定的位置,一段時間後文件和工作就會消失......



另一組老闆還在的時候,曾說過老闆不會傳授技倆。

那是另一種訓練,老闆不理的唯有自己守門。

要是老闆不滿意的,一定會開口表達意見。

既然老闆身處戰事,戰事過後一切就會回復正常,也就是說令他迷惘的困局就要終結。


他的工作能力很高,但視野很不像樣。

2013年5月17日

偏偏

難得有假,不怕天陰陰雨矇矇,三人到戶外踏單車去。

由離開單車場起,一直跟在另外兩人的後面。


起步後兩分鐘左右,發現前輪每回轉動都出現怪音...... 不以為然,繼續追趕兩人。



五分鐘後,跟前方的距離越來越遠,花盡力氣才趕上停下守候的兩人。轉換齒輪組合後車速沒有增加,似乎是齒輪方面出了問題呢...... 既然車還可以走下去,慢一點就慢一點。

待過大雨,繼續前進。開始感到車速越來越慢,同時間氣力不繼 - 是身體過重,還是有急性的病痛??



沒有力氣再踏下去了,停下察看一下前輪: 驚見車輪洩氣,是有生以來首次遇上的霉事啊。

發現問題的位置距離單車場五公里左右,一路沿單車徑走來,除了徒步護送單車歸去,別無他法。

掃興的東西,只是粒小小的螺絲。

2013年5月11日

離去

每月一次,技術流支部的最高級員工會齊集一堂,向首領交代工作進度。

不論開始的時間如何,首領喜歡把會議帶到某個特定的時間: 有興趣知道多點的東西自然會多問幾句,不太重要的可以輕輕帶過,剩下些要跟個別員工商討的則待到會議後,行事方式跟私人公司沒有分別。



是日的會議末段,首領先正式向快將出塞的同事道謝 - 大家不以為然,因為發配異域的事情早在幾日前就從部門的內部通告得悉。

首領話風一轉,想跟大家多講兩句 - 在職數十年的一個欲言又止,事情衝口而出就不能再藏起,吞吞吐吐的向大家宣佈: 席上的一位同事快將另謀高就。是那個刮大風時不肯歸家的一個

從事公職的人,尤其是專業階層的,自從走進衙門的第一天起,事業該從此鎖定。



這位人兄為何離去尚未知曉: 恐怕不是有更好的公職,更有可能的是,他覺得這裏的工作苦悶不堪; 也有可能是由於求假不遂,苦求轉換崗位又不果,大不了找份能滿足這些條件的工作 - 現職待遇相當優厚,不亂花的話,做幾年工就有足以創業的本錢。

錢財身外物,但當人掙得家財大量,往往會有更高層次的追求,放棄收入也沒關係..... 在老一輩眼中是笨拙透頂的事情。



有「能力」的人就是可以這麼奢侈,人家窮畢生之力也不能通過的求職試驗,他第一次就成功。你敬重他身懷的技術,但絕對瞧不起他視公職為踏板一樣的行為。

部門昔日會聘請兩家大學修讀那個科目的畢業生。自從出現了那個本來同出一門的新科目,精英都拼命的求進入那新興科目,令優良產品都流到後起的一派。來自那家大學的新同事,全部都是來自那一科的人。

不知他們當日為何會選修那科,也不見得他們不夠同學優秀,恐怕只貪求個令人雙眼發光的數字,胡里胡塗的遞交申請,到頭來才知道自己並不合適,浪費青春。


以其背景,及跟此君日常交流中,看不出他有擔任公職的精神。相反,他只是個工作狂。



2013年5月2日

漫步

為什麼要斷髮? 遠足多流汗水,剪個短爽的會好過得多。


匆匆加入舊同學的隊伍,他們本想到離島郊遊,但天氣不穩,不如先出來用午餐,再伺機在附近的山頭走一段輕鬆的路。






不太了解起點位置在哪,倒看到一幅綠油油的菜田,似乎有遊人出鈔買些現成的蔬菜。這些蔬菜在不遠處的茶樓可以用到,價錢相宜。

四處探路,隊員見有些人從某個小路出入,前往查看後馬上登上小路前進......
















多走十餘分鐘,驚見小路不斷下行,不久就退至引水道,不知不覺間已經遠離原本想走的一段林路。

大家都不願走回頭路,將錯就錯,繼續往前走罷了,反正終點都是一樣。


只不過個多小時就完結了旅程。眼見人龍甚長,走路到壩下的車站比較實際。

到了車站,大家始乎沒有意欲乘車,那麼一直走下去,直到回家為止,比乘車多花大半小時左右。

2013年5月1日

留頭不留髮

對上一次到髮廊,嗯,好像是新年前的一週。

空閒的時候會在週六的上午去 - 從前大部份人仍然在工作,現在大部人還沒有醒來,walk-in一定成功。週日是隨意顧客的惡夢,整天都被太太佔據,只有在門外輕嘆的份兒。

有時會在平日下班後,回家用晚飯前光顧 - 此時客人不多,更重要的是此刻前往能夠填滿工作後和晚飯前的空白: 自問生活簡樸,從來對happy hour沒有覺悟,要一聚的就直接去用晚飯,不用靠飲品和薯片醞釀。



兩個多月來的週末都被佔據,更甚的,一直找不到理由要跑去髮廊。

當氣溫和濕度尚可,汗水不易排出,三千烏黑輕快搖曳; 夏季快到,熱力日漸提升,頭上總有點東西拖泥帶水,暖水沐浴過後隨即汗如雨下,也許不洗澡還會乾淨一點。



2013年4月26日

加監

本週起,連續十二星期,上課的地方變作別的大學的地方,是身處醫院內的一個課室,課室門外就是咖啡茶座,凍熱飲食皆有。

主講的是位德高望重的巨人,十年走來,經歷過生死,還是中氣十足的在授課。



就是親身經歷過大病,教授性格隨和且觀人入微,不介意學生交不出答案,字裏行間有時流露半句帶刺的說話,帶點那所大學的傲氣,也懷著另一所大學的隨和。

在座的十居其九是行內的人才,對於一些專門名詞,他們對答如流。難為外行人,聽一個迷惘一次,戰戰兢兢的呆坐,明明是有點心得的課題,卻給在他們眼中普通不過的名詞嚇倒。



萬幸本科的習作都是集體負責,更萬幸的是能高攀在幾位高人的隊伍中。

修讀這門的妙處在於,你每次跟不同山頭的高手對話都有得著,而他們正正是倚靠這樣的對話來互相了解對方的專業,因為平日工作時間偏長,不會有時間好管閒事。

而為了參與隊伍,無可奈何之下安裝了個一直抗拒的應用程式。

通訊用的程式很多,但偏偏裝上個會審查用戶的一個...... 今好說話要檢點了。

2013年4月21日

Presentation

大家抖擻精神,百多人各自為自己的畢業作業而戰。

這是課程必要的元素,題目和方法不限,為題目寫篇五千字的長文。長文並非由學院的學者批改,而是讓海外的學者處理,不用擔心學生跟學者內通,也不會有學生跪求學者給予合格的場面出現。



幾天來一直埋首於選取文獻的工作。

個人的題目大異於跟臨床的東西,而且搜尋文獻的引擎原為醫療研究之用,結果搜尋引擎吐出大量結果...... 去除重覆的文章後,剩下文獻三千。


管理文獻的軟件不如想像中實用: 檢驗重覆文件的功能每每要用家確認描述文件的資料,十份八份不是問題,但現在說的是上千份東西,要答軟件彈出的問題至少數百次才能完成檢驗功能,還是用眼球去驗證好了。

完成了箍選,總算跨過了一大步,跟學者報告時的進度至此為止。



是日場面冷清,學院沒有派出實力強橫的職員指點,負責問問題的都是小將。

比較大名氣的是「記者」,她提出的問題精要獨到,比兩位小將像樣得多。而且「記者」似乎心情大好,似乎除了某位冥頑不靈的笨蛋外,大家都活著離開。


不幸跟另一位小姐當上主席,別的同學在表演過後可以馬上離開,我倆卻要呆坐整個下午 - 大家沒有得到怎樣的回報,只有一些免費的飲品供各人飲用。

整個下午共有一百三十勇士散落在四個房間作戰。這邊的進度頗順利,那邊還有好幾位同學在等候出擊,因為負責提問的學者傾盡全力的指出學生的問題。


經過今日一戰,大家還有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去處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