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

Miss

下班,離開辦公室,提著大袋先去用晚餐。
茶餐廳不遠處正是亡命小巴的車站 - 繁忙時段,十五分鐘就直達目的地,下車後向內街行廿米見另一個小巴站,五分鐘左右就可以去到運動場附近。
一直沒有發現,這樣才是最快捷竄到運動場的途徑。
快用完晚餐,看看短訊,驚見今天晚上有個為舊同事們慶祝生日的聚會,七時卅分要到隔岸的茶樓。
還好,小巴站有另一輛亡命小巴飛抵茶樓不遠處,除了肚子多了點東西和不得已背叛運動場外,沒有人知道這位舊同事的拙作。
更遺憾的,泡製這件錯誤之後不到十二小時,又遺忘了作做另一件事。
不是去搶購電話,而是錯過了及早報名參加跑步活動: 早上七時起接受報名,記得要報名的時候經已是九時過外......
去年冒死作戰,跌跌碰碰的驚險趕及在時限內完成。一心捲土重來,現在恐怕要多等一年,更遙遠的目標自然變得更更更遙遠。
除了一句「明年請早」外,沒有甚麼可以做。

2014年8月20日

K5


多得友台S小姐幫忙,從美利堅遠道帶回美酒一支,補完小弟去年不業旅行系列的一點遺憾。


正正入境櫃位的後方,是機場的免稅酒店 (肯定那兒不會有香煙發售,想知道原因的請查探一下當地入口煙草的規矩),牌匾上方正中擺放著五代國皇的畫像,想比之下牌匾上的Johnny只是庸脂俗粉。

何況要買酒精也不應到這個國家買,因為進口貨品一定經由印度運入 (Paro並沒有營辦空運),一架架時速不超過三十公里的貨車載著貨物穿插山路,隨時運上一整天才把物品送到Thimphu,標價牌上的數字包含多少運費可想而知。

九日八夜的行程,印象中導遊姨姨曾經提起過國家自製的威士忌,雖然沒有詳細介紹,但幾乎每家酒店旅館都有個小巧精緻的bar兜售酒精。奈何小人擔心店家有詐,而且每天都要早起,有好些日子的首項活動更是遠足,為防客死異鄉,直至離開的時候依然滴酒不沾。

至於兩程Drukair,明明安坐商務座位,餐牌上明明有好幾款牌子的酒精供乘客享用,而且航空公司也有一些酒辦供客人取用...... 笨蛋完全沒有留意過,就此錯過高山上的佳餚。



認識不丹的酒精是旅程之後的事情 - 皇家軍人退役後不容易維持生計,便推出一個名為Army Welfare Project (AWP)的計劃,令放下武器的皇室軍佬和皇室保鏢就業,出售酒精而得到的金錢則可以用作軍人的退休金或貸金。

國內共有兩個地方釀酒,都是位處近鄰印度的邊境,估計製成美酒後會從陸路運到印度,甚至出口海外。

圖中的K5,是特別慶祝第五任國皇加冕時的產品。那麼,有沒有K1 K2 K3 K4? 數字越細的越不可能存在,一來早年該國處於鎖國狀態,二來那兒本身就是個清貧的國度 - 不丹首任國皇Ugyen Wangchuck很喜歡掛著大不日落賜予的勳章,但往下方望,從來沒有見過他有靴子穿呢。

AWP有好幾種酒精產品,但只有出口K5到外國,而世上除了不丹以外能夠購買此佳餚的國家只有一個,竟然不是其指導國印度,而是美利堅,還只限於一個大城市。


若非S小姐恰巧經過美利堅,不知何年何月才有機會跟朋友分享此美酒,在此謝過。

2014年8月18日

百思不得其解

有位好一段日子沒見面的同事來訪,他談起他的家庭快要搬到遙遠的地方去......


「我屋企就快要搬去你住嗰區。」

「啊啊! 係邊度喔?」

「有沒有聽過XX苑?」

「嗰度個廚房窄少少, 我屋企廿年前去過嗰度睇示範單位。你哋要搬去嗰度?」

「唔係呀,係再入啲嗰個XX苑。」

「噢,你屋企有開車的?」

「冇呀。」

「咁點解會搬去嗰度?」


那個屋苑遠離市區,好歹也算個半山,但屋苑離大路有十五分鐘的腳程,而且大路只有些接駁到地鐵的交通,不要說亡命小巴,隨時等上半小時也不會見到一輛的士駛過。

事主盡力解釋,現在的居所是祖業云云...... 突然跳躍到結論: 要賣走港島的物業。

賣出單位方面不見得有何問題,總之是人家的私事 - 可能是分家、可能是還債、可能是善價而沽,也可以是真正的想轉換環境。

疑惑,在於他們一家沒有人會駕駛,為何會跑去那個相對人丁稀少的社區生活? 總不能每天都乘的士去街市買菜呢。

而且,售價相約的屋苑在市區內還是有供應,同樣有現在擁有的美景,不必把自己帶到出入維谷的地方去啊。

2014年8月14日

自作聰明


週日在網上購入書籍,書商隨即安排速遞。

不知哪人自作聰明,認定客戶的「16F」是錯寫,抄寫地址時多添一筆,叫派件的人兄頭痛。

「16F」就是「16F」: 小弟平日用中文時會寫「16樓F室」。至於用英文,並非只得「Flat F, 16/F」 這麼累贅的寫法,用小一點文字也能帶出一樣的意思。

「30樓A室」可以叫30A,稱呼「7樓B室」作7B從來沒有問題。為何樓層數字後面帶個F就會被當作「XX樓」而不是「XX樓F室」?

這樣的錯誤連郵局內傢伙也犯過: 部門同事來電,說寄給「16F」的信件被退回,理由是「無此地址」。

搬進「16F」超過十五年,直至最近兩年才出現這個問題 - 一直都有信件寄給「16F」,不知何年月日出現了一群不看清楚地址的笨蛋。

(你改變寫法遷就他們罷啦) 對不起,改變不是問題,要叫自己變得跟他們一樣笨拙才要命。

寧願花時間打封電郵去提示對方,只有這樣才能捍衛「16F」。

2014年8月9日

「去死吧」

不幸,伊波拉又再肆虐。那日演講的嘉賓,看著昔日親身見證的東西再次來襲,幾十年來的努力沒甚回報,抑或,應該慶幸眼前的對手四十多年來始終如一。



工作緣故,每天幾乎要閱遍所有媒體的報導: 先看標題,明顯不相關的不看; 似乎有關的都會打開看看全文,掃望過沒有任何目標的跡象就退出,看見些像樣的文字便多看兩眼,真的跟工作有關係的就記下來。

每日要閱千萬文字,看得疲倦就找些博文來看。今天等到區博士寫畢有關伊波拉的二次創作 () ,對他推介的那本七百五十頁的巨著充滿興趣。

馬上撲到網上書店訂購,滿心歡喜網上有大量只售一仙美元的二手版本,誰知接近禮成的一刻,驚見運費高達港幣二百元...... 以往好幾次越洋購入過書籍,從來未見過如此嚇人的運費,或許MH17事件和伊拉克的局勢不知不覺地跟消費者扯上點關係。



一年前跟嘉賓(院長) 有過短暫的接觸。當日道聽途說一件小事,拼上區博士提起他拒絕登醉酒直升機一事,有感這位權威似乎不太喜歡使用交通工具。

當日早上,院長在大學本部出席過一些活動,而下午舉行的畢業典禮是在另一個校園舉行,兩個校園相隔約半小時的路程。不清楚他知不知道兩個袖珍校園之間的距離,也不知道他最後是否付諸實行,總之他曾提出過,他想趁午飯後步行前往那學院去。

那是對健康的實踐 - 好好的坐車看似平平無奇,在那群人的眼中可是不良的行為,不良在於身體沒有出力,多餘的能量積聚變成脂肪,久而久之人就變得笨重,而且越累贅越不想活動,慢慢墮進惡性循環中,健康就這樣一點一點從自己手中斷送。



當日的典禮還有一件小事: 院長準備演講前,場內的左後方突然傳出一下響亮的呵欠聲,台上台下百多人立即把目光掃到發出聲響的方向...... 

不知道那位無禮傢伙的來歷,惟院長冷冷的看待,展開他的演講。

2014年4月14日

婚宴

今個週末連續出席兩個婚宴,兩位主人家傾盡心思,賓客無不嘆為觀止。

昨晚登科的人兄,白天在大學講課,晚上醉心製作音樂,有時在家中的製作室邊飲佳釀邊創作,有時在錄音室為歌星製作錄唱,假日則在教會當司琴。

男方信天主教,女方是基督教徒,下午在基督教的教堂行禮,主禮的卻是兩位神父,另加兩方各十餘詩歌班人馬和教友數十,看似水火不容的兩伙人還是貫切新郎堅持的和而不同,在二百親友面前由此甚為罕有的組合泡製儀式。

少不了自彈自唱,新郎向大家高歌一首自己作曲作詞的作品,看得大家如痴如醉。



今天晚上的一對更誇張,台上台下皆見廣為人知的教授和美女司儀。

先為大家送上兩人多年來的travel map,十分鐘的片段走遍天涯,不太特別吧; 吃兩道菜後播出新郎在世界各地朋友認識的朋友送上的祝福,似乎稍為有趣,但也是很多人都有能力辦到的事情。

未幾,場內出現驚喜: 新郎是個小提琴高手是人所共知,表現出來也平常吧,先奏段intro,演唱一段,兄弟忽然遞上長笛一支 - 原來此君最近瞞著另一半跟某醫生學習吹長笛,這是晚上的第一個驚喜。

歌曲表現完了,第二個驚喜隨之而來: 新郎說後悔十年前有件事沒有辦到,今次拜託朋友終於辦得成。幾秒後熒幕上出現一位身在西班牙的奇人,三十出頭早已經歷過平凡人一世也沒有遇過的經歷 - 這位製作公司的大老闆似乎正在渡假,對著鏡頭向迷戀他已久的新娘送上祝福。



能結識到這兩位新郎是天大的榮幸。

2014年4月5日

水戰

經部門首長同意,部門組織了一支球隊參加只限官府參與的比賽。

第一圈的賽事實在太有趣: 三隊球隊進行單循環比賽,即是說每隊只有兩場賽事,其中一場獲勝的話幾乎同晉級沒有分別。

我們輕鬆解決了首隊對手 - 對方連敗兩仗,也就是說剩下的比賽只會關係到已出線兩方的分組。


賽前的一星期起,大家議論紛紛,究竟如何看待這場比賽。

尤其是,當別的小組已經完成兩輪比賽,隊內一致認為獲得首名對我們在次圈的形勢不利,而因為賽前我們的得球比對方少,我們只要未能贏出最後一場分組賽就完成任務 (像要泡製假球似的)。


比賽當日,全港大雨滂沱。

賽前已停雨,但整個場地變成濕地,有些隊員擔心受傷。

當守門員的也擔心皮球變得難以捉摸,但今天有特別任務,好好享受就是了。


雙方都收起了主力,儘管如此,對方在上半場沒有半點優勢,直至下半場換入上場大演帽子戲法的射手後才有起色。

不知道是隊友故意還是力有不逮,我們是先失球的一方。

大家終於可以盡情反擊,弄得對方門前風聲鶴唳,奈何略欠運氣,先後三次射門中柱惜敗。



完成任務而不失士氣,我們愉快的離開球場,一個月後再戰。

2014年2月25日

何處惹塵埃


最近不停被些釣魚留言困擾。

它們都是針對一月一日發表的文章,似乎留言程式本身有個模式,趁用戶在大時大節時興奮忘我,誤按連結,到訪附帶流氓軟件的網站。

除了把留言刪除,不知有何妙計解決。

2014年2月16日

挑戰

對上一次參加十公里賽跑的時候覺得有點沉悶: 在一樣的路線呆了三次,賽會似乎沒有意思設計新的路線 (唉,現在不能去機場跑道跑, 好歹也設計條跑經郵輪碼頭的賽道吧),那不如多跑十公里吧,練習足夠的話該能活著返回終點的。

自報名後就開始練習,起初的目標是每週三課: 一課在運動場、一課戶外,漸進的增加距離、剩下的去哪兒都好,才過了一星期膝頭經已發出警號,有心無力; 有時侯又有遠足活動,有時候跟各位好友相聚,只勉強維持每週兩課的進度。


在彌敦道出發,好景還沒有到來便不常: 起步不足半小時就添了水泡,只好忍痛的前進。

出奇的是自己的步速比練習時要快得多,似乎是受周圍的選手帶動,不自覺地亢奮起來。

離開隧道時要連續上升一大段路,滿心儲起體力用在往後的平路,上升了一半左右便停跑轉為步行...... 再次踏上天橋,用力跑下去,跑了一會發現左腿快要抽筋,只好放下腳步。最後的幾公里就是在這樣半號半走路的情況下完成的。

到到最後的階段,雙腿皆見抽搐,左右兩方站滿支持跑手的人也打動不了雙腿。


完成賽事後到終點對面的一個運動場坐下休息,然後走到旁邊的社區覓得一頓不俗的午飯。

飯後就像平日般歸家去,一切輕描淡寫,好好渡過一個懶洋洋的下午。

2014年1月25日

走到盡頭


有個地方,初接觸遠足的人不會聽過,在它的周圍經過也不會注意到,原來亭子旁邊有條小路,一直往深處走是個人跡罕至的天堂。

相約遠足時的目標是某個山尖,同伴花了點時間搜尋,找到條更有趣的路線,還召得一位高手帶領。

高手還沒有到過目標,只不過印出了一張官府製作的地圖,輕鬆找到了入口,健步如飛的撲上山尖去。

到達原先想衝擊的山尖,覺得難度頗低,興趣隨即轉移到遠方的咀,高手一心要走到海邊的盡頭去。







跟著的三人年紀相約,遠足經驗並不豐富,難得有領袖帶領,不用擔心走錯路呢。

走到最深處,因為前來遊玩的人不多,四處的岩石和植物都安穩地活著,不會被人破壞。

崖邊的六角石柱不及較有名的一處震撼,但看著海水無時無刻在沖打岩石可是其過人次處。



享受過大自然,先走一段回頭路,高手再帶大家接上另一條小徑,避過一個小丘,跨過一個小沙灘後再走到主灘去,再上到數十米就會見到交通工具在守侯。

































2014年1月7日

放鬆

斷斷續續的練習,進度一般。

上星期六本想外出操練一課,午飯後沒甚興緻,又不想懶惰了事,於是對著電腦的熒幕,一邊看久久還未看的劇集,一邊在原地跑。

沒有怎麼用力的在小跳,一下子就「跑」了三個小時,小木曾忠生剛好被放逐出銀行。


想不到自己有能耐渡過這三個小時。

看來要完成比賽並不是遙不可及的東西,更重要的發現是,之前練習時個人一直處於異常緊張的狀態,才跑了不久便令雙腳充滿痛楚。

更暸解到自己在「跑步」時很害怕納悶 - 比賽日是個全新的體驗,該不愁寂寞,但練習的進度卻會受影響。


今天的練習有了些針對性的目標: 收慢腳步,輕鬆完成目標的距離,稍有跑得急促的感覺就要「拉彊繩」。

練習順利完成,雙腳健好。雖然時間不佳,但身體仍有相當氣力,該可以在不喝一口水的情況下多走一段路程。


今天滿足的離開運動場。

2014年1月6日

扣押

午飯後到銀行櫃員機辦理轉帳,小小的分行內共有三台舊式的自動櫃員機,每天的午飯時間都擠滿客戶。

等得自己處理財務,輸入密碼...... 畫面右下角沒有亮起星星,多按幾下試試看,仍然沒有反應。

發現有些不妥了,按更正鍵試圖取消剛才輸入的錯碼,不停的按,還是沒有回音。

不如作罷了,轉帳的事可以晚一點再辦。手指於是上移一格,不停的按取消鍵......



多等半分鐘左右,畫面出現星星了,但電腦處理的速度甚慢。多等幾秒,電腦似乎在試圖把所有指令一口處理...... 未幾,熒幕彈出程式作業無效的畫面,不能營業事少,把自己的提款卡吞掉事大。

該怎麼辦?  向職員查詢,被引導到一樓的櫃位...... 又浪費了十餘分鐘排隊,誰知負責的職員告知,他們甚麼都辦不了,只著客人兩三天後再來分行認領失卡。


這幾天只好活得節儉一點。

2013年12月20日

畢業

(同學的友人所攝)
兩年的課程正式完結,大學、學院和辦學的學院各自辦了一場畢業禮,全部都是在工作時間進行的。假期有限,更不想浪費時間在會場內呆坐,只參加了規模最小的一個,小得來也有一百幾十位畢業生,加上前來觀禮的親友,場面熱鬧非常。

報到的一刻獲得一些東西,沒有深究,乖乖坐下,跟身旁能操流利廣東話的美女搭訕幾句,直至納悶才取出電話跟場中的各位聯絡...... 直到此刻才知道手中有張額外的證書,褻獎學生在日常的作業取得優異成績 - 並不是以優異成異成績修畢課程,只是學生在十六個學科的表現像樣,但剩下的五千字長文表現不濟啊。

意外得到多一張證書,除了把它放上面書炫耀外沒甚用途。

兩年間,真正痛苦的只是第一個學期和夏季的密集課程,其他的時間大不了就是閱文、上學和做功課,課程的內容並不如要準時在六時卅分到達課室鞎難。


正如嘉賓所言,往後的日子才是挑戰。他在七十年代發現了伊波拉病毒,很厲害吧,直至現在仍然沒有救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八十年代初出現了愛滋病,又一不治之症。人人說醫學一日千里,加上現代人懂得注意衛生,傳染病早就沒落,誰知各種各樣的傳染病接二連三威脅大家。

由入學直至現在,仍然沒有踏進這個行業。不知他朝有日能否學以致用。

2013年12月3日

歸來


三星期前,乘了一躺上面的班機,在那個山國逗留了九日八夜。

航班看似玩命,事實上機長只可以用肉眼判斷狀況進場,截至零九年的數據,世上只有八人有能力在這個機場降落。

今時不同往日,這個國家近年多了兩家私營的航空公司,而且國營的一家也多添置了一台飛機應付來往獅城的新航線。

小國致力開拓旅遊業增加收入,年前經已廢掉了遊客數目的上限,而開拓航線方面,他們先選獅城,但值得留意的是,香港被視為前來山國遊覽的熱點,樂觀地預期,下一台購入的A319將會是為香港而設,當然,為了多做生意,航班中途少不了要短暫停留他國。

就是回程時在Dhaka的加油和上落行李工作,機長下機輕鬆走走,乘客有機會見其蘆山真面目 - 正是片中坐在左方的一位。看,人家幾乎每天都要冒險還好好活著,當乘客的沒有甚麼驚恐的理由。


幾天來幾乎任何時候都有導遊和司機伴隨,你想知道甚麼都有答案,你想往哪裏走也可,你想登那座小山導遊捨命陪君子,你的飲食喜好會被仔細觀察然後改進...... 尤其是司機哥哥,天天sir前sir後,除了鄉村地方沙塵滾滾外彷彿當了大爺似的。

每天四出觀光,有時要爬升一會,在首都則沒甚機會走動。在Dzong內廟內要穿著整齊,口說formal dressing,實際是個體面得體的外表。最不幸的是,出行的一晚趕忙從辦公室前往機場,到達曼谷及再次上機後都沒有更換過,穿著上班的服裝跟導遊見面,給了她一個很好的印象,結果有一半的日子都要穿著恤衫西褲。


這是個拼死捍衛傳統的國度,國民在公眾場合要穿指定的服飾可以追遡至十四世紀。此國並沒有在大不日落前倒下,體面的當過個保護國制衡南方北方兩個大國,情況跟暹邏類近,是亞洲各國中極少數沒有成為殖民地的國家。

東西南北都是高山,好幾天都要登小山去目的地。真正的難度只是離去前一日的寺廟,



返回曼谷後會合同學,四處飲食購物,沒有甚麼好提。

真的要提起的,除了家母要求的燙傷膏外,很自豪的,甚麼別的都沒買過。

2013年11月21日

Paro - Bangkok


不丹政府有令,接待旅客的團體在旅程的最後一天只可以提供早餐,其他飲食方面的需要必須由旅客自費。聽起來很無情,實際上離開不丹的客機幾乎全部都是在早上開出,而且最後一天的一切都是旅行社和酒店無償為旅客提供服務。










這天的早餐跟之前兩日的一樣,除了導遊並沒有穿上國家規定穿著的服裝,說她在冒充遊客也不為過呢。席上向她請教最後一個問題: 我們的司機哥哥叫甚麼名字 (...)。數天前已經問過一次,但聽過後還是無法記住。那些拼音拼出來的英文字看起來很像香港常用的拼音,只是平日並沒有機會直呼其名,旅行社的電郵也沒有提過。










再問這個問題是為了完成導遊昨晚給予的習作 - 向旅客詢問意見的表格。總括而言是個叫人滿意又愉快的旅程,即使導遊和司機偶爾有誤會,但要完成的東西都完成了,沒有甚麼好投訴的。畢竟當地政府奉行「高價值、低影響」的旅遊業,即使政府從中抽重稅,旅行社、導遊和司機的收入尚算可觀。由他們兩人口中得知,一人打算日後自立門戶開辦旅行社; 另一人更想開設酒店,好啊,弄間每晚收費二千美元的Uma Tshering吧。他們各自默默努力去實現夢想,而自己也非挑剔得要專業服務的人,只要沒出大問題就無謂追究。




肯定的是,兩人都是以真誠的心來接待客人,尤其是司機哥哥,發現客人在車上遺失的銀包後沒有心存歪念,把物件歸還客人,值得多給予一點小費。在機場先兌換一些美金留待日後使用,剩下的,連同事先向旅行社老闆詢問過的,一同交到導遊手上去 (按3:2的比分給兩人,剩下的小錢則獎勵司機哥哥)。原先想跟兩位合照留念,但司機哥哥似乎等得不耐煩離開了。除了再次答謝導遊外,沒有別的可說了。






比召集時間早半小時登記,還是搶佔不了1A的位置,不知何年何月再有機會呢。飛機經達卡返回曼谷,到步後一心到機場旁的Novotel用自助餐,但不懂得如何乘搭接駁車,看到了AOT的接駁巴士,似乎找到了該乘的車,卻被在場協助的大叔「指導」登上特快接駁巴士,跌跌碰碰下還是完成了任務。

在酒店用過大餐後返回機場,嘗試尋找到酒店的接駁車,尋遍二檔酒店的代表也找不到目標,直至別的酒店代表申出友誼之手,致電到酒店叫職員驅車過來才得救。這位幫忙致電的人兄後來向旅客索取20 Baht的電話費,fine,五元的大忙很便宜。